关于倒装句及练习,本站还有更多关于高中语文相关知识,语文相关知识的文章。
正文:
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介词在宾语前,定语和修饰成分在中心词前。古今汉语,基本如此。但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子成分却是倒装的,有固定的用法,我们如果能够掌握其用法,无疑对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四种,我们在阅读翻译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句子的结构,然后把语序调整过来,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宾语前置已在前一篇讲过,在此不再述,现着重讲解其他三种。
一、谓语前置
一般情况下谓语是放在主语后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的感叹句或疑问句,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定语+者”的格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定语+者”的格式。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临于泉上之亭)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定语+者”的格式。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5.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之后,组成“中心语+数量词”的格式。如:铸金人十二。(铸十二金人)
四、介宾结构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如:何有于我哉?理解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如: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3.有时“乎”相当于“于”,后面的宾语前置。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全句为“东西叫嚣,南北隳突
4.有的句子省略了介词,但宾语依然前置,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如: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全句为“将军于河南战,臣于河北战”
总之,无论是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还是介宾结构后置,我们在阅读时都要很快地把它辨别出来,翻译时要自觉地把它的语序调整过来,让它符合现代的语言习惯,这样,我们的翻译就会顺畅了。
跟踪训练
1.下列各句中,语法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下列各句中,倒装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www.babaimi.com
3.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
(1)铸金人十二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大王来何操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4.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于哪种倒装现象。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3)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6)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7)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8)彼且奚适也?
(9)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1.C
2.A
3.(1)铸十二金人(2)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3)大王来操何?(4)求可使报秦者人,未得。(5)桓公于堂上读书,轮扁于堂下斫轮。(6)便可白公姥,及时遣相归。
4.(1)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2)介词宾语前置。(3)介词结构后置。(4)加者定语后置。(5)加者定语后置。(6)介词宾语前置,相作宾语前置。(7)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8)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9)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如果觉得
关于倒装句及练习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倒装句 高中语文相关知识,
语文相关知识,
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