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八百米考试网试题下载中心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吉林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考 语文 下载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考 语文 下载

名称:吉林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考 语文

类型:高考语文试题

授权方式:免费版

更新时间:09-09

下载次数:405

语言简体中文

大小:2.68 MB

Tag: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试卷,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考 语文 简介: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考 语文为http://www.babaimi.com整理发布,类型为高考语文试题,本站还有更多关于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试卷,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 - 高考语文试题的资料。
正文: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C.“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如果觉得《吉林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考 语文》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试卷,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 - 高考语文试题,
联系我们 | 热门专题 | 建筑工程 | 会计财务 | 职业资格 | 医学考试 | 外语学历 | 下载中心 | 范文中心 | 作文大全 |


Copyright www.babaimi.com
共享资料考试资料共享公务员考试试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