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八百米考试网教育学习语文学习古代文学诗词赏析题目,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题目,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日期:11-01 22:06:18|八百米考试网| http://www.babaimi.com |诗词赏析

题目,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本站还有更多关于诗词赏析,诗词赏析的文章。
正文: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鉴赏诗歌更是如此。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1.题目揭示内容 先看一首诗,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2.题目表露神情 有些题目想来也很有意味,即使不读诗,也可以约略看到诗人的神情。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 有些题目一看便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如张久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而这正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关注、审视题目呢? 1.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词语。理解词语,包括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测词语后的深层含义。比如陆游的《书愤》,意为“书写愤恨”。刘禹锡的《石头城》,不是指用石头筑成的城,而特指南京城,六朝时的南京城。对题目的字面意思有了清楚的了解,也就有助于我们准确地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而为鉴赏奠定基础。 2.揣测质疑,化抽象为具体。诗歌中的题目,虽然意思清楚,但总的来说,仍是一个抽象的概括。更好地理解,需要我们揣测、质疑,把抽象的题目演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生动的想象,这或许对我们理解诗歌有更好的帮助。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分为两个动作几个词语:归,园田,居(住)。这个题目虽然清楚,但仍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为什么“归园田居”能引起作者的审美感想,从何归,怎么归,归怎样的园田,这样一问就把想象的“归”转化为具体的“归”,即把“归”置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心情下来思考。事实上,阅读后你会发现,“从何归,怎么归,归怎样的园田”正是作者的行文思路。这些具体化的问题,稍加思考,我们便能更好地、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 所以,我们要有关注题目的意识,关注题目能使我们较快地切入文本。回答问题也更容易。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17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在这里“春夜”是时间背景,字面意思是春天的夜里,但不是一般的春夜,而是撩人情思的时机,是对客居他乡之人而言的。洛城是地点,透露出作者客居洛城,“春夜”“洛城”,已隐约透露出作者的相思之愁,但是否真正是乡愁,还要看后面的“闻笛”,看笛声是什么样的曲调,引发了作者的何种感情,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才能下定论。因为有句诗是这样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折杨柳之曲,令边塞之人起了相思。那么李白又听到了什么,这便是他生发何种感情的关键,未读诗前,这样思考,答案也就差不多了。答案如下:“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如果觉得题目,诗歌鉴赏的切入点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诗歌鉴赏  切入点   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诗词赏析
联系我们 | 热门专题 | 建筑工程 | 会计财务 | 职业资格 | 医学考试 | 外语学历 | 下载中心 | 范文中心 | 作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Copyright www.babaimi.com
共享资料考试资料共享公务员考试试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