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八百米考试网职业资格考试导游考试现场考试现场导游讲解的几个问题:(一)

现场导游讲解的几个问题:(一)

日期:02-12 19:33:18|八百米考试网| http://www.babaimi.com |导游考试|人气:212

现场导游讲解的几个问题:(一),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导游考试时间,导游考试成绩查询,导游考试试题,历年导游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的文章。

  一、仪表、礼仪
  旅游业是一个窗口行业,导游人员是企业形象、民间大使和国家形象的代表。这就要求导游员必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礼仪,保持良好的形象。  
 1、仪容仪表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文化层次和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
  导游员要仪表端庄,发型大方,面部清洁,表情自然,服饰整洁。
   导游员上岗前要全面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以便为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2、精神风貌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它所需要的是朝气蓬勃的服务人员。
 导游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情绪饱满、乐观自信、微笑服务。  
 3、礼节礼貌
  礼节礼貌是良好风度、优美情操、高尚意志和美好心灵的外在表现,是文明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礼节礼貌是通过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导游带团过程中要注意日常交往礼节和工作礼节,给客人留下美好、愉快的印象。(具体要求可以参考《政策法规及职业道德》第十六章有关内容)
 
  现场导游考试中,本部分考查考生仪表仪容、礼节礼貌意识及表现,以上三点是考生应当加以注意的,以期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导游规范
  导游规范是指能够体现导游职业特点的、统一的做法。狭义的导游规范包括以下内容:引导标志、社徽、导游证、话筒持法、所站位置、面对客人、点人方法、上下车做法、面部表情、使用敬语等。
  1、引导标志
  导游应左手举导游旗,要保持正直,不要抗在肩上或插在腰带里,不能来回摇晃或拖在地上。
  2、社徽
  社徽或旅行社标牌应佩戴在上衣左胸正上方。
  3、导游证
  根据规定,导游带团应佩戴导游证(胸卡)。导游证(胸卡)挂在脖子上,让其自然下垂在胸前即可。
  4、话筒持法
  导游应右手拿话筒(扩音器),应斜拿在嘴边,不要靠在嘴上,也不要遮住面部。
  5、所站位置
  在旅游车内,导游应站在旅游车中前部的中间位置(车内过道上)。在景点内,导游应站在游客围成的扇面的中心。
  6、面对客人
  导游讲解时,导游应面对客人(指点景物时除外)。
  7、点人方法
  清点人数是,要使用国际通用的点人方法,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具体做法是:用目光默数,但不能数出声来,切忌用手指指点点。
  8、上下车做法
  上车时,导游应站在车门一侧,招呼大家上车,同时帮助年老体弱者登车。下车时,导游应先下车,站在车门一侧,照顾大家下车。
  9、面部表情
  导游要坚持微笑服务。
  10、使用敬语
  对游客提出要求或者回答游客问题时,导游应使用敬语。
  11、其他注意事项
  讲解过程中,导游员不得吸烟、吃东西。

更多导游资料请访问:

www.babaimi.com


  三、语言表达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江山之美,出自导游之嘴”,这都说明语言对于导游人员的极端重要性。有人说,“舞蹈演员靠双腿,导游人员靠张嘴”,导游是凭耍嘴皮子吃饭的,这话不无道理。作为导游服务的三要素之一,导游语言是导游服务的工具,是导游人员进行讲解和交流的媒介。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出色的语言艺术,就不能取得较好的讲解效果,不能与游客进行充分沟通,也就无法胜任导游工作。 
那么什么是导游语言?它具有哪些特点?怎样才能掌握导游员语言艺术?在讲解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先让我们比较以下几段话:
  1.在假山以南绿树掩荫下,有一方挺拔露骨,筋络明显,高近4米的太湖石,其形如龟,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之藏宝,喻为济南第一名石。
    2.龟石,在趵突泉公园东门内假山后、马跑泉南广场上,是一座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约8吨,挺拔露骨,多空窍,筋络明显,多凹凸,具有石品中的“皱、瘦、透、漏”的特点。这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北园的别墅——云庄的遗物。据考,当时云庄中有秀石10块,称为“十友”,其中,龙、凤、龟、磷四大灵石尤为著名。后龙石不知下落,凤、麟二石早已损坏,只剩下龟石,由他处移来,矗立在公园广场上,向人们展示其灵秀英姿。
    3.龟石   
“凡名园必有名石”,上海豫园有玉玲珑,苏州留园有冠云峰,趵突泉公园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去参观趵突泉公园的第一名石━━龟石。
这块太湖石就是龟石了。大家看它像不像一只乌龟呢?━━你看它探头探脑,正在欢迎大家呢! 它高约4米,重约8吨,是济南的四大灵石之一,也是泉城的镇城之物。
    石头吸日月之精华,蕴天地之灵气,自古以来就受到知识分子的喜爱,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石文化。我国古代品石有五大标准,也就是"瘦、透、漏、皱、秀"。所谓瘦,指苗条多姿,风姿卓越;所谓透,是玲珑多孔,前后可透光线;所谓漏,是说孔穴相通,脉络相连;所谓皱,即起伏不平,明暗变化有节奏;所谓秀,则指俊秀清丽之美。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龟石玲珑剔透,挺拔露骨,凹凸不平,空窍众多,筋络明显,符合以上标准,所以被称为济南第一名石。
    相传这块石头原来是被宋朝徽宗皇帝选中,建造寿山艮岳用的,后来流落民间,被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收藏在北园的别墅━━云庄中。据考证,当时张家收藏有十座奇石,称为“十友”;其中的四块按其形状,取吉祥之意,分别命名为龙、凤、麟、龟,合称四大灵石,被誉为济南的镇城之物。现在龙石下落不明,凤、麟二石早已损坏,四大灵石只剩下这座龟石了。龟石原来存放于文庙中,1977年移到趵突泉公园,供大家观赏。
  对我国历代文学成就有一句精辟的概括,叫“唐诗、宋词、元曲、明文章”。龟石的主人就是著名的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历城人,作品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归田类稿》等等。张养浩小时候非常聪明勤奋;19岁的时候就以一篇《白云楼赋》一鸣惊人;做官最高至礼部尚书;后来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回家隐居,“寄傲山林、纵情山水”,八年之间曾七次被朝廷征用,但是他都没有不就任,所以他在省府前街的庄第取名为七聘堂。1392年, “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民不聊生,朝廷任命他为陕西行台中丞、主持救灾工作。这是张养浩认为救灾义不容辞,毅然不顾自己年老体弱,马不停蹄昼夜赶赴陕西,拯救灾民于水火之中。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其中两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感情。到任后张养浩夜以继日赈灾救民,不幸积劳成疾,到任仅仅4个月便与世长辞了。
“灵石必有灵气”。这块太湖石名为龟石,还寄托着人们富贵、吉祥、长寿的愿望。以前在济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摸摸乌龟头,一辈子不用愁;摸摸乌龟颈,一辈子不生病;摸摸乌龟背,一辈子不受累━━”。我们本地人还相信在龟石前照相可以增寿延年,所以大家别忘了在这个地方照张相留作纪念。
    以上三段文字都是介绍趵突泉公园的景点━━龟石的。通过比较,大家可以十分明显地感觉到最后一段与前两段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段文字十分简单,第二段文字详细一点,但二者都是书面语言,给人一个关于龟石的大概的、不甚清楚的、遥远的印象。看第三段文字时,我们就像身临其境,跟着导游走进了趵突泉公园、走到了龟石面前,随着导游的通俗的、生动的讲解或观赏、或赞叹、或抚摸、或摄影,这样龟石就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具体可感的印象。很明显,第三段文字是一种具有现场感、口语化、形象生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导游语言。 

更多导游资料请访问:

www.babaimi.com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导游语言是导游人员用于交流感情、指导游览、讲解宣传的具有丰富表达能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导游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口语化、现场感、准确性和生动性。 
   我们在导游讲解中,在导游语言的运用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
  (1)语音
  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由此可见,语音在讲解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语音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音质
    人们大都喜欢喜鹊的叫声而讨厌猫头鹰的声音,这是因为喜鹊声音悦耳动听,猫头鹰叫声让人不寒而栗。有人喜欢杨钰莹的歌曲,有人则欣赏斯琴哥日勒的唱片,这是因为前者喜欢甜蜜温柔,后者欣赏狂放高亢。从根本上说,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音质的不同。
  当然,人们都喜欢听到导游像百灵鸟那样婉转、像小黄鹂那样悦耳的声音,然而音质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我们只有立足于现有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特色,取长补短,形成自己风格。不过,在旅游旺季和高温天气导游时,要注意保护嗓子、适时适量饮水。
 
  音量
  音量是说声音的强弱。在导游过程中,如何调节好音量,是语言表达的另一种技巧。
  导游讲解时音量过高会造成噪音,特别是在空间狭小的场所、某些宗教场 所(例如大明湖公园北极阁整殿内、灵岩寺千佛殿内),音量过大令人讨厌,说出外行话更让人瞧不起。音量过小,游客又听不清楚,同时也是没有把握的表现。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
“讲话的艺术在于适中”。导游在讲解时音量不可过高或过低,要以游客听清为准。
首先,要根据游客多少、导游场合和地点来确定音量。游客较多时,声音适当大些;游客较少时,可适当降低音量。室外讲解时,音量要大些;室内讲解则应小些。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灵岩寺参观游览的客人很多,这时我们可以在进山门前或进山门后再向游客讲解山门,以避免拥挤嘈杂造成游客听不清导游的讲解。
这里顺便说一下导游讲解的时间、位置选择的问题。
  一般来说,导游要站在游客围成的扇面中心,这样有利于声音传播,使客人都能听到导游的讲解,导游也能听清客人的议论和问题。
根据需要,讲解可以安排在到达景物之前,有些内容还可以安排在观赏完景物之后。当然,绝大部分讲解都是在景物面前完成的,以求得游客观赏和导游讲解的同步。
  请看大明湖北极阁的导游辞:
  ……好,各位游客,观赏完月下亭之后,请大家跟我继续往前走,去参观济南市唯一的一座道教庙字。
  前面这座高台之上的建筑群就是著名的北极阁了。北极阁又名北极庙、真武庙,因供奉真武而得名。北极阁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占地107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门厅、钟鼓楼、正殿、东西配殿、启圣殿。
  这是北极阁的前殿,也是正殿。正中这尊塑像就是真武大帝了……
  好,北极阁就参观到这里,下面我们去游览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南丰祠。
  刚才有团友问为什么在大明湖北岸修建这座北极阁?我想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释。按照道教的说法,真武大帝是北天七宿的化身,是镇守北方的主神,所以修建在大明湖北岸。另外,真武色黑主水,有镇水的意思。因为济南是水城,所以修建了这座北极阁,以镇压湖中妖怪,消弥水患。这反映了人们向往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借助神力剪除邪恶的美好愿望……
  这部分讲解中,第一段是上一个景点向北极阁的过渡,是在观赏完月下亭、湖心亭后讲的;第二段是看到北极阁后的概况介绍,讲于进阁之前;第三段是在北极阁内边参观边讲解的;第四段为向下一个景点的过渡;第五段是游览完北极阁、向南丰祠走的路上针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作的讲解。
  其次,应根据讲解内容调节音量。对于表达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要加大音量,以示强调。讲故事时,为了造成紧张气氛,增强感染力,可以欲扬先抑,故意压低嗓门。
  如在讲解大明湖公园铁公祠时要插入铁铉的故事(材料见后文)。
  在这段讲解中,我们要强调的主人公铁铉、朱棣等名字,说明围城结果的“3个月之久,没有结果”,表现铁铉英勇、忠诚的“忠臣的肉当然是香的了”、“油花四溅,旁人无法靠近”都应该在音量的变化上表示出来。 
  

更多导游资料请访问:

www.babaimi.com


  语速
  导游讲解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如果讲得过快,游客听不清楚,降低游览效果;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引起疲劳。如果讲得过慢,又会耽误时间,影响游客观赏景物,让人感到不舒服,同时也可能被认为是不流畅、不熟练、不自信的表现。
  正常的语速应该在每分钟200个字左右。这种语速被认为不快不慢,导游也比较容易做到口齿清楚,游刃有余。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快,什么时候又应该慢呢?一般说来,需要特别强调的事情、容易招致疑惑误解的事情、重要的地名人名数字等应放慢语速;众所周知的事情、不大重要的事情、故事进入高潮时要放慢语速。
  当然,导游语言要讲究变化。“关于讲演速度,所应遵循的原则,就是随时注意变化”。语速恒定会让游客感到乏味。我们在导游讲解中要根  据讲解内容,做到宜徐则徐,宜疾则疾,徐疾有致、快慢相宜。
  如:我们在讲解大明湖名字由来的故事时有这么一段话:
  可能要问,大明湖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古时候,济南北郊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雄峙,每天经声佛号,看上去极为庄重。然而寺内的和尚却不守教规,经常利用信徒烧香还愿的机会,奸污前来拜佛的良家妇女。传说有一个官人的母亲病了,请了许多医生也不见效。官人的妹妹要去大明国寺为母亲烧香许愿,官人说什么也不同意。妹妹便在每天晚上偷偷地朝大明国寺的方向烧香祈祷,一月之后,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妹妹决心到大明国寺还愿。那天寺内老和尚外出,几个小和尚见这女子长得年轻漂亮,颇有几分姿色,便起了歹心,悄悄地跟踪,查看了住处,回去报告了老和尚,老和尚立即派人把官人的妹妹抢到寺内。   
  官人得知后,极为愤怒,他抄起大刀,跨上战马,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他刚到大明寺附近,突然一声霹雳,天塌地陷,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明国寺,就这样沉入地下。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大明湖。
  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前半部分应娓娓道来,语速比较缓慢;后半部分(“官认得知后”’以后)应有所变化,以产生感染力,打动游客心弦。具体说来,“极为愤怒,他抄起大刀,跨上战马,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他刚到大明寺附近,突然一声霹雳,天塌地陷”语速应较快,“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明国寺,就这样沉入地下。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大明湖”语速应较慢,以增强故事真实性,渗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语速这个问题中,还要注意适当停顿。停顿是指语音的暂时中断,能起到强调语义、加重感情的作用。某种具体场合的停顿,还可以起到特别的效果。有的语言专家甚至建议,停顿应占到全部的35%至40%。 
    (2)语调:
  任何一种语言都少不了用抑扬顿挫、起伏多变的声调和语调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导游活动中,导游讲解也象藤野先生讲课那样,讲究语调的节奏,也就是抑扬顿挫。因为“人的各种感官都喜欢变化,同样的,也都讨厌千篇一律。耳朵听到同一种连续的声调会感到不舒服”。抑扬高低的语调变化往往使语言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使游客乐于倾听。
  语调共有三种,即:声调、平调和降调。它们各有其用途。
  例如,在讲解趵突泉公园趵突泉景区三股水“突字少点”时:
  请大家看一下那块石碑上的“趵突泉”三个字━━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突”字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据说当年趵突泉水汹涌奔腾,把那两点给顶走了---又有人说,那一点也向我们一样,喜欢旅游,所以它顺着趵突泉水溜走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这个等到下午我们游览大明湖的时候再告诉大家。
  这段话中,使用到了三种语调。“这是为什么呢?”“它到哪里去了呢?”用的是升调。“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这个等到下午我们游览大明湖的时候再告诉大家”使用的是降调。其他使用的是平调。
  再比如,在讲解大明湖公园铁公祠铁铉的故事时:
  燕王于公元1400年6月8日兵临济南,受到了铁铉和都督盛庸等地方官兵的坚决抵抗。当时铁铉曾设计假装投降,在现在西门上设铁闸,想诱使朱棣进城,然后趁机落闸轧死朱棣。但由于守城士兵一时失误,计划失败,朱棣得以逃生。后来朱棣使用火炮轰城,城楼坍塌一角,危在旦夕,这是铁铉命令手下士兵在缺口前悬挂朱元璋的大画像,燕兵不敢再用炮击,铁铉利用这个时机迅速将城墙修复。后来,燕兵还在小清河修筑高坝拦水灌济南城,但经神灵保佑未能得逞。 燕王昼夜攻打了3个月之久,没有结果,又听说援兵到来,只得绕城而走。朱棣攻下南京后,****了建文政权,自己做了皇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乐皇帝。后来,朱棣北上,又进攻济南,铁铉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济南陷落,铁铉被俘,处以死罪。铁铉宁死不屈,大骂朱棣。朱棣下令割下他的耳朵和鼻子,让他自己吃掉,问他味道怎么样,铁铉非常坚定地回答道:“忠臣的肉当然是香的了”。朱棣大怒,下令把他放在油锅里炸。但是铁铉始终背对着朱棣、不肯正眼看他。朱棣极为愤怒,说:“你活着不肯服我,死后我一定让你服我”,于是下令让手下用大铁钩把他翻  过来,但是当时油花四溅,旁人无法靠近。朱棣没有办法,只好命人把他就地草草埋掉了。 

更多导游资料请访问:

www.babaimi.com


  在这段讲解中,低潮部分音色应深沉些、平稳些;高潮部分,音色则应明亮些、圆润些。 
   2、逻辑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曾经说过,“只有逻辑性强而又简练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导游语言要想获得最佳表达效果,除了它生动活泼的外在形式外,其内在逻辑性也是特别重要的。
 
  (1)符合逻辑规律
  导游语言要符合逻辑规律。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理、要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等等。
  在讲解济南野生动物世, 界扬子鳄时,有位导游说“扬子鳄是目前我国特有而唯一的鳄种”。这句话表达意思含混不清,不宜为游客接受,不如改为:“扬子鳄是目前我国特有的鳄种,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发现过它的影子;同时扬子鳄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鳄种,我国还没有发现其他种类的鳄鱼。”
 
  (2)层次感
  这方面应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导游讲解的层次性问题。导游讲解内容往往较为庞杂,如果没有层次,就会乱作一团。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强化讲解的层次感。
  比如,对于大明湖“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的讲解:   
  大明湖有两点特异之处,《历城县志》记载“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    
  先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原因共有三点。其一,大明湖底是不透水的火成岩;其二,珍珠泉、濯缨泉两大泉群的泉水源源不断的流注湖中,常年不竭;其三,北岸汇波楼下的北水门能够较好地调节控制湖水水位,尤其是夏季暴雨季节,北水门能够成功的将汇至湖里的雨水排泄出去,消除了水患。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才使大明湖成为具有“霪雨不涨,久旱不涸”特点的宝湖。 
  再说“蛇不见,蛙不鸣”。这是大明湖独有的现象,一到夏天,大雨过后,城外北园一带,蛙声一片,而城内湖中却没有一声蛙鸣。
  对于这一奇异现象,当时人们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编造了一些传说逸话,流传至今。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济南,住在大明湖边,在历下亭休息时,蛇游动,蛙齐鸣,影响他休息,于是乾隆皇帝下令:“蛇回洞,蛙不准鸣”。从此,大明湖的蛇不见了,蛙不叫了。 
  其实,真正科学的解释应该是大明湖里的水是泉水,水温较低,常年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不适宜水蛇生长,青蛙不能发情,所以叫不出声来。 
  这一部分采用先概括后分说的方法,利用“先说……”、“再说……”加以区分,总体看来层次比较清楚。对于第一殿“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又从三个方面(其一、其二、其三)加以说明;对于“蛇不见,蛙不鸣”则从两个角度(传说故事和科学原因)进行解说,层次同样十分清楚。 
   3、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对导游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同一导游材料,不同导游去讲解,收到的效果会有所差别,甚至有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表达能力有高有低。
  对导游表达能力的要求,基本上有流畅、自然、条理三个方面。 
  (1)流畅
  假如你跟团去游览大明湖,在影壁前导游向你讲解毛泽东主席诗词碑刻:
  前面这堵墙就是影壁了。有的团友可能要问,为什么要刚进门的地方修建这座影壁呢?这是受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思想的影响。据说鬼走路的时候是直行的,不会走弯路,所以在这里建造了这座影壁,以阻止鬼魅的进入,保障大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大家再看影壁上的草书。这是毛泽东主席1929年写的 ----
  这时,讲解中断。如果不是事先了解,你就无法明白影壁的到底写的是什么,你就会观察导游发生什么事情。直到30秒后导游经过思考接着讲“《采桑子•重阳》……”,你才清楚这首词的名称。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是求知欲导致的急躁心理和对导游的怀疑、不信任心理。
  根据语言学的研究,导游语言是一种线性语言,一旦中断,就会影响意思表达,所以讲解一定要流畅,否则游客无法领会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还会产生诸如你准备不充分等等其它不好想法,影响带团效果,就像上面例子中所讲得那样。因此,我们在讲解之前,一定要把有关景点材料准备得滚瓜烂熟,并反复加以操练。同时,还要避免使用不良的习惯语,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口头禅,诸如“这个……这个……这个……”、“嗯……嗯……嗯……”之类,最影响讲解内容的连贯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境界,取得庐山瀑布“飞流之下三千尺”的效果。 

更多导游资料请访问:

www.babaimi.com


   (2)自然
  这里所说的自然是指由于语言运用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
  如果讲解过度使用书面语言,语速、语调配合不当,使用口头禅,就会给人以矫揉造作、不大舒服的感觉。
  例如,在介绍千佛山公园概况时有位导游是这样讲的: 
  千佛山山脉来自岱麓,它翠峰连绵,树木蓊郁,松柏满谷,楼台高耸,殿宇错落,为济南天然屏障。  
  这段讲解由于玩弄美丽词藻,过多使用书面语言而让人感到不自然,不能给游客以生动易懂、赏心悦目的感觉,无法实现导游讲解的目的。正确的办法是景将其修改为通俗、生动的口头语言。我们可以尝试着将上面一段文字修改如下:
  千佛山属于泰山的余脉,海拔258米。你看它东西横列,翠峰连绵,盘亘于济南市区的南面,被人形象地称为泉城的南部屏风。清朝著名文学家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就有一段描述千佛山的话,他说从大明湖向南望千佛山,“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形容得是非常的贴切。
  如果音量过大或过小,音速过慢或过快,音调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讲解中所要避免的。 
   (3)条理
  先来看千佛山唐槐亭的讲解:
  大家来看,前面这座凉亭就是唐槐亭了。
  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马背书法家”舒同 1981年来千佛山时题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字叔宝,济南历城人,相传他的故居在济南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龙潭上,是山东的英雄好汉、李世民的左武卫大将军。传说秦琼的塑像如果没有唐王相伴,怎么也塑不住。秦琼一生忠于职守,死后也不忘自己的使命、不愿占居主位。
  唐槐亭是由这边这棵唐槐而得名的。据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所以又被称为“秦琼拴马槐”。传说,秦琼非常孝顺,每年都要来为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他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由此徒步上山。现在树干已经干枯,但是又有一幼枝从老树中生长起来,犹如老树怀抱婴儿,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
  条理清楚,也是表达能力强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内容丰富、复杂的景点,讲解必须有条理。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中间穿插什么,都要事先组织好,否则会让人不知所云。
  这段导游辞,根据唐槐亭的景物,分为“唐槐亭” 和“唐槐”两部分进行讲解。游客首先看到的是亭子,所以先讲唐槐亭,主要讲“唐槐亭三字”和“秦琼庙的传说”两点内容,顺序是先实后虚。接着由唐槐亭得名自然过渡到唐槐上,主要讲“秦琼拴马槐”和“母抱子槐”名字由来。按照这个顺序组织这些内容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首尾连贯,表达清楚,能给人以明晰的印象。这样既便于导游介绍,也便于游客领会。 
     在表达能力方面,导游要克服一些不良的口语习惯。有的导游用语暧昧、含糊不清,有的解说反复罗嗦、拖泥带水,有的讲解堆积词藻、艰涩难懂等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导游的表达能力,是应当想方设法克服的。 
    俗话说,“一年拳,两年腿,三年才练一张嘴”,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的。只有坚持锻炼,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才能有所提高。 
    在现场导游考试中,考生要使用标准普通话,不要使用方言;景点讲解要熟练、自然、流畅,不要怯场,不要出现口头禅;讲解中不要出现明显的语法或逻辑错误。
  目前,现场导游考试采取室内模拟的形式进行。这就对导游语言的口语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强化导游语言口语化的特点,我们可以从语音、词语、语法和修辞等四个方面努力。
  1、语音方面
  导游讲解不仅要朗朗上口,而且要易于入耳。它必须具有口头语言灵活的音步和轻快的节奏,音步要和谐通畅,节奏要整合匀称,做到自然流畅、轻快和谐,给人一定美感。
  2、词语方面
  在词汇选用方面,应尽量使用大众化词语,包括浅显易懂的常用的基本口语词汇,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歇后语、谚语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导游讲解,又有利于游客接受。
  3、语法方面
  在语法方面,句法格式的选用应该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这样讲解才能通俗生动,轻松宜人,幽默风趣,易于接受。
  4、修辞方面
  一般来讲,导游讲解应大量使用短句和散句,适当运用整句和长句。

更多导游资料请访问:

www.babaimi.com
如果觉得现场导游讲解的几个问题:(一)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导游考试 - 现场考试,,导游考试试题,导游考试真题,导游考试科目,导游考试题型
联系我们 | 热门专题 | 建筑工程 | 会计财务 | 职业资格 | 医学考试 | 外语学历 | 下载中心 | 范文中心 | 作文大全 |


Copyright www.babaimi.com
共享资料考试资料共享公务员考试试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