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八百米考试网教育学习语文学习古代文学诗词赏析望乡台|千山已尽一峰孤|范成大|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望乡台|千山已尽一峰孤|范成大|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日期:11-01 22:08:21|八百米考试网| http://www.babaimi.com |诗词赏析

望乡台|千山已尽一峰孤|范成大|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本站还有更多关于诗词赏析,诗词赏析的文章。
正文:

望乡台     
范成大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注: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作者由静江府(今广西桂林)调任四川制置使、成都知府。成都北面有望乡台。此诗作于入川赴任之时。这里用它为题,不一定实指其地。

(1)本诗是怎样以“望”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

(1)、本诗围绕一个“望”字,写了过去、当前、未来三种情景。首句概括过去几个月的艰难行程,可以是“回望”过去的艰难行程;第二句写“行人”(诗人自己)立马山头,缓辔踟蹰的场面,含蓄表现诗人当时油然而生的特殊感触,可以说是“怅望”;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申述自己立马踟蹰的缘由,可以说是“遥望”,意味深长。
(2)、蕴含了作者思念故乡之情。这两句描述的情景是:诗人即将进入蜀川,再无崎岖之苦,但四周的高山,更加阻隔了与故乡的通路,连登高以望东吴(作者故乡苏州)之处也没有了,这就把思乡之情更加深化了;蜀川,指四川盆地,用“平似掌”来比喻,形象而贴切。诗人面对展现于眼前的蜀川,应是心情开朗,但到了川中,离乡越远,乡思越切,这种相反的心情,构成了此诗深婉而不低沉、萦回而不失开阔的基调,准确表现作者的感受。

赏析
    范成大《望乡台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调到成都出任知府的赴川途中,用简练质朴,清新疏朗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的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既有愿为国效力、不应因征途遥远而犹豫彷徨的心情,又有对家乡切切的思念和不尽的眷恋。
  诗人翻山越岭、一路行来,终于要顺利地走完难于上青天般的蜀道即将进入一马平川似的四川盆地了,面前只剩下最后一座高峰,与此前经历的万水千山,崇山峻岭相比也显得孤零零的了,字里行间隐隐露出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愉快心情。按理接下来该写放马平川的豪情了,但诗人却笔锋一转,“立马行人莫疾驱”,竟流连于这最后一座山头了。后两句的解释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诗人是怕进入手掌一样平坦四周却是高山阻隔的蜀川之后再也没有办法望一望家乡了。崎岖之苦相对于思乡之切竟显得无足轻重,诗人对家乡满腹的深情一览无余。


如果觉得望乡台|千山已尽一峰孤|范成大|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望乡台  千山   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诗词赏析
联系我们 | 热门专题 | 建筑工程 | 会计财务 | 职业资格 | 医学考试 | 外语学历 | 下载中心 | 范文中心 | 作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Copyright www.babaimi.com
共享资料考试资料共享公务员考试试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